标注产品
联系我们

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世星国际写字楼17层

电话:010-56218858

邮编:101100

当前页面:

【中国经济网】2020年中国建起空间站

“对于载人航天工程的未来发展,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为中国建设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。今天凌晨,随着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,中国的空间站之梦已经打下了第一块“地基”。

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公布,2020年前后,中国将在轨建造组成自己的60吨级的载人空间站,并开展大规模的空间应用。

三座“天宫”奠定技术基础

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9月21日正式上马,所以又称“921工程”。在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几个有限成员里,中国无疑是后来者。但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,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稳步前进。

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。第一步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,使中国成为具备独立研制、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载人航天器的国家;第二步的目标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,实施空间实验室工程;第三步的目标是建造大规模、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。

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,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的关键之战。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完成无人自动交会对接之后,神舟九号、神舟十号飞船还将陆续升空,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、手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实验。其中,神舟八号飞船不载人,神舟九号飞船是否载人,将根据神舟八号任务评估情况决策,神舟十号飞船一定会执行载人飞行。

在天宫一号之后,2013年左右,中国还将发射天宫二号,并分别发射两艘载人的神舟飞船与其进行交会对接。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、空间应用技术和航天医学试验等。

天宫三号预计将于2015年左右发射,它将主要验证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、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和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技术,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。如果三次天宫任务都取得圆满成功,中国将成为继美、俄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组装空间站的国家。

随后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跨入第三步。

中国空间站或成全球惟一

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,空间科学研究、开发空间资源等活动都是一个长期过程,离不开空间站平台。载人飞船只是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,飞行时间短,有效载荷重量小,而空间站规模可以比较大,在轨运行时间长,是保证人类空间活动的最有效的空间设施。

“交会对接使得运输工具和平台得以连接在一起,不仅能把人送进空间站,还可以用于货物补给和空间站建造。”他说,更远的航天活动比如登月、访问火星,使用交会对接技术则可以实现方案优化、提高效率、降低风险和难度。

按照规划,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载人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。由于目前在太空轨道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在2020年前后退役,届时,中国空间站就有可能成为太空中惟一的人类空间站。

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,但对于建设空间站来讲,8.6吨的运载能力显然不够。只有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,才有能力发射空间站核心舱。此外,空间站在运行期间也需要大运载能力的货运飞船来回运输大量物资。据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工程师荆木春介绍,运载能力能达到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已经在研制之中,它仍属于功勋彪炳的长征系列火箭,初步命名为长征五号。

未来空间站将向世界开放

据透露,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,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。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、一架货运飞船、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,总重量在60吨左右。

根据目前规划,2020年大型空间站将由1个21吨核心舱和2个20吨级实验舱组成,总发射重量超过60吨。空间站核心舱长18.1米、最大直径4.2 米,分为节点舱、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,是航天员的主要活动场所,也是空间站的管理控制中心。核心舱的节点舱段拥有5个对接口,用于对接实验舱和载人飞船,是空间站的联系枢纽,另外在资源舱尾部还有一个对接口,用于对接货运飞船。两个实验舱长度均为14.4米,最大直径4.2米,是开展空间实验的主要舱所,也可供航天员临时生活,其中实验舱I还有部分控制功能。

周建平说,这样的设计规模能够满足我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急需。当然,设计还留有扩展余地,将来可以根据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增加舱段。未来,中国会向全世界开放空间站。中国的空间站不仅将给中国的科学家提供空间科学研究场所,也会通过各种国际合作为其他国家科学家提供平台。

010-56218858
售前咨询
进度查询
售后服务